初冬时节,寒风凛冽,但工业项目建设的热度丝毫不减。11月27日,绵阳市2020年第四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,其中总投资20亿元的熊猫二代高端盖板玻璃生产线项目备受关注。
“我们生产的这款熊猫二代高端盖板玻璃抗冲击、抗划伤能力提升10倍,投向市场后供不应求。”四川旭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再进说,这个项目将新建两条高端盖板玻璃生产线,新增产值23亿元。
窥一斑而见全豹。站在“十三五”即将收官的时间点,回望过去五年发展,我们欣喜看到,快速发展的绵阳正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热土——
从结构看,全市制造业产值占工业比重2019年达到96.5%,电子信息、新材料等六大重点产业产值占工业比重达68.5%;从成效看,绵阳成为全国2019年度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、实施技术改造成效明显市(州),是西部地区唯一获奖城市。
从制造到“智造”,“十三五”期间,绵阳从强化顶层设计入手,加速构建“6+6”先进制造产业体系,筑牢“四梁八柱”,推动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向智能、创新、高端迈进。
完善“顶层设计”,筑牢“四梁八柱”,加速构建“6+6”先进制造产业体系
近日,绵阳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收到一份“特殊礼物”——AEO高级认证企业证书,成为绵阳唯一一家通过AEO高级认证的企业。
总投资465亿元的绵阳京东方第6代AMOLED(柔性)生产线项目,是迄今为止绵阳投资额最大的单体工业项目,刷新了绵阳招商引资纪录。从2016年10月项目签约到2019年7月实现产线量产,备受关注。
京东方的到来,不仅弥补了绵阳电子信息产业“屏”的空白,还吸引了一大批上下游配套企业先后入驻。做光电显示薄膜的欣富瑞科技来了,做散热膜的东旭腾达光学科技来了,提供电子级工业气体及服务的法国液化空气集团来了……
“巨头”带动下,惠科液晶面板、威马汽车、新敏雅电池、诺思芯片等项目纷至沓来,创造了绵阳百亿级产业项目引进建设的新纪元。2015—2019年,绵阳累计实施工业项目613个,工业投资年均增长12.8%,连续38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。
这几年绵阳制造业能够破局突围、走在前列,是靠全市上下殚精竭虑谋出来的、披荆斩棘干出来的。怎么干?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干、顶层设计科学谋划干、健全机制务实推进干。
谋定而后动。市委七届五次全会作出“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”决策部署,提出“加快建设西部先进制造强市”工作目标,在资源要素、政策措施、工作力量方面向制造业倾斜,在全市形成制造业为先的发展导向和思想共识。
如何找准方向?制定《关于加快建设西部先进制造强市的实施意见》《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七个行动计划》《关于加快发展创新产业的实施意见》等一系列政策文件,明确我市制造业发展的主攻方向、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,构筑起“四梁八柱”。
如何确立产业发展重点?加快构建“6+6”先进制造产业体系:电子信息、汽车、新材料、节能环保、高端装备制造、食品饮料“六大重点产业”,新型显示、智慧家庭、新型功能材料、5G、北斗卫星应用、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“六大创新产业”。
如何营造良好发展环境?我市建立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外出招商、市领导联系重点企业、重点项目机制,对重点企业、重大项目实行服务绿卡制度,定期召开工业经济运行分析会、项目建设现场会进行督导,真抓实干。
部署定任务、招商引项目、调研看企业……五年来,全市上下咬定目标,凝聚共识,持续用力推动制造业提质增效。
壮大企业群体,加速动能转换,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让“老树”发“新枝”
1月,亚洲最先进的智能电视大规模定制生产线——“5G+工业互联网”智能电视大规模定制生产线在绵阳长虹智能制造产业园建成投产;
4月,绵阳惠科第8.6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项目建成点亮,这标志着绵阳又一百亿级产业项目顺利投产;
9月,第八届科博会“云展览”上,绵阳高精尖企业、科研机构人气颇高,占据展位排行榜前位,折叠屏和威马EX6Plus等“绵阳造”占据展品访问的流量“C位”……
这些好消息在今年内接续传来,折射出绵阳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迈出的铿锵步伐。
时间回到2018年10月,总投资超50亿元的长虹智能制造产业园破土动工,长虹在智能制造领域迈出关键一步。
不止长虹,越来越多的企业瞄准“创新”,加速新旧动能转换,绵阳的老牌制造业企业正“老树”发“新枝”。2015—2019年,绵阳累计实施技改项目440个,技改投资年均增长9.5%,连续36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。
今年春节前夕,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袭来,但绵阳30多家企业纷纷转型转产疫情防控物资:际华三五三六实业公司仅用7天就实现日产2000套医用防护服的生产能力;优可得提前量产红外体温计;好医生转产生产一次性医用口罩;精上缝纫机在兵装集团58所支持下成功生产出压条机……
作为“企业娘家”的经信部门,如何助力企业复工复产、达产满产?“我们积极落实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政策措施,建立‘绵阳市抗疫援企平台’,在线为企业提供金融、用工、供应链配套等服务。”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,还组织成立企业服务保障工作专班和工业企业满产达产工作“督战队”,排查企业“痛点”“难点”“堵点”,精准帮扶企业共渡难关。
企业是市场的主体,市场主体强,制造业才能强。五年来,绵阳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,坚持一手抓大企业大集团培育,一手抓中小企业发展,加快形成龙头牵引、集群发展的良好态势。
目前,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1万家,规上工业企业超过1千户。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47户、高成长型企业68户、行业小巨人企业7户,数量均居全省前列。
加速壮大的企业群体背后,是绵阳深入实施的“三大计划”,精准支持培育主体——大企业大集团培育“领航计划”、单项冠军企业培育“登峰计划”、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“涌泉计划”。
聚焦“小切口”,培育“大产业”,推动先进制造产业功能区“百花齐放”
在位于涪城临港经济发展区的龙华薄膜厂区,总投资36亿元的龙华“凤凰膜都”项目有序推进,5G手机后盖复合板挤出生产线及涂覆生产线已建成投产,OLED显示和5G通讯膜材产业化项目加快建设,2.5米宽幅偏光片基膜生产线正在进行设备调试。
5G产业蕴含着巨大发展机遇,绵阳越来越多的企业都抢抓机遇瞄准5G发力,而5G产业,也是绵阳加快发展的“六大创新产业”之一。
从市委七届五次全会提出大力培育创新产业,到把“实施创新产业壮大工程”作为科技城加快发展“六大工程”之一,再到把新型显示、5G等六个产业作为我市创新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,绵阳聚焦“小切口”,通过区域集中、资源集聚、政策集成,加快培育“大产业”。
“从目前形势看,绵阳六大创新产业总体保持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。今年前三季度,六大创新产业同比增长12.9%,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1.03个百分点。”市经信局负责人表示,其中,新型显示产业因绵阳京东方公司产能加快释放,同比大幅增长182.8%;北斗卫星应用产业同比增长35.8%。
在推进创新产业加快发展的同时,园区承载能力也不断增强,园区已成为制造业发展“主战场”。目前,全市2个国家级、8个省级、2个市级产业园区已聚集规上工业企业864户,产业集中度达84%,较2014年提升5个百分点。
如果说,传统工业园区是园区发展的1.0版本或2.0版本,那么先进制造产业功能区则是园区发展的3.0版本,更突出生产、生活、生态功能复合,除了要求生产维度的产业链上下游配套,还强调人力资源协同、研发设计、风险投资等全方位多维度的产业配套体系。
为此,绵阳依托现有工业园区,综合考虑各地的资源禀赋、产业基础、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等,规划建设新型显示、5G、北斗卫星应用等11个先进制造业产业功能区,打造工业园区“升级版”。
先进制造业已成为绵阳经济支柱。今年前三季度,全市11个先进制造产业功能区产业总规模实现1930.87亿元;聚集主导产业企业355户,实现主导产业经济总规模498.18亿元;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77个,完成投资203.51亿元;实现新签约主导产业项目52个,签约投资额达174.06亿元。
征程万里风正劲,重任千钧再奋蹄。新起点上,绵阳正以更开阔的视野、更长远的谋划、更精准的举措,扛起制造业“大旗”,蓄势扬帆乘风破浪,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之路上行稳致远。